Founder 創辦人

歡迎來到敘事山谷村,以下是創辦人Ada的故事,感謝你的好奇心。我們也希望向各位介紹Narrative Connections 敘事伙伴,歡迎瀏覽網頁,認識更多來自香港的敘事實踐者。

葛思恆 Ada Kot

Ada是敘事實踐者,醉心故事及非主流文化。在學習敘事實踐之前,與台灣黃郁芳導演聯合執導CNEX出品紀錄短片《家長應援團》(2015年)。影片曾入圍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2015年),第九屆華語紀錄片節–香港作品選(2016年)及第三屆華盛頓華語電影節–紀錄短片主競賽單元(2016年)。

早年Ada服務於不同本地及國際非牟利組織,具近十年社福及人道救援工作經驗。Ada於2015年完成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青年輔導) 碩士課程,從中認識敘事實踐,深受薰陶。揉合過去工作及製作紀錄片體會和反思,開始探索更多敘事實踐經驗及可能性,遂於2016年完成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及澳洲德威曲中心一年制敘事實踐深造文憑,並於2018/19年取得澳洲墨爾本大學敘事治療及社區工作碩士(獲頒Anita Morawetz Scholarship)。香港輔導專業協會認證輔導師(2017-211)、Australian Counselling Association (Level 2)會員(14086)、及British Association for Counselling and Psychotherapy(BACP)註冊會員(386325),持續接受督導及進修。

Ada受敘事實踐著重去中心化及社會脈絡交叉性吸引,擅長創新的集體敘事實踐手法。曾於社福機構應用敘事實踐於戒煙輔導工作,亦為不同輔導中心及平台,通過親身面談或網絡以敘事實踐輔導受情緒病、精神病、喪親及多元性向困擾人士;由2016年開始,以個人身份與受行為問題影響學生、受特殊學習需要影響學生、少數族裔青年應用敘事實踐進行共同研究。於2019及2020年出任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及實踐中心敘事治療初階課程導師,現於大學任教學士課程心理及輔導科目,同時為輔導碩士課程實習督導。有份參與著作《重新詮釋人生風景:用敘事治療改寫命運,為生活找到解方》(2021)。


Diagnosis disclaimer*
* A diagnosis does not define who a person is. It is simply a description of a cluster of behaviours and symptoms, but does not explain how they came to be.  It is a shorth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mong clinicians and should never be used as an indication of an individual’s worth.
診斷備註*
* 診斷並不定義一個人是誰。它僅僅是對一系列的行為和症狀的描述,且沒有解釋其成因。診斷只是臨床醫護人員之間快速且簡便的溝通方式,不應該被用來表示一個人的價值。
Non-discrimination and non-harassment Statement*
* People are treated with respect and dignity, regardless of race, ethnicity, national origin, ancestry, color, religion and religious belief, gender,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 or expression, physical or mental disability, medical condition (including pregnancy), age, marital status, family status citizenship status, political affiliation, or on any other basis or characteristic. We expect reciprocal treatment be afforded to me, my companions and business partners.
不歧視及不騷擾聲明*
* 所有人,不論其族裔、種族、國籍、血統、膚色、宗教及信仰、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或表現、身體及精神殘障、醫學狀況(包括懷孕)、年齡、婚姻狀況、家庭狀況、公民身份、政治傾向、或任何其他原因,均受到尊重和享有尊嚴。我亦期望各位給予我和我的伙伴同等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