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1
這幾天心情忐忑,甚至差點忘記寫「敘事山谷村」的第四次年度回顧。這一年我城發生的事多到,只感到自己的事小如微塵,也因此不欲多言。但重讀2021展望 – As brave as that stupid girl,似乎又不宜受環境因素而改變自己。在劣勢中的人和事更見珍貴,亦更應記下。
生活
從來都少購物,今年聖誕後,終於有時間斷捨離一堆書、CD、VCD、DVD,任性地硬送了幾本自以為適合對方的書出去,其他的唯有二手回收,盼望有緣人會選中它們。訣別陪伴多年的第一套台版花生米漫畫 ,也翻出曾經參與第一屆香港文學節比賽的紀錄,當時還是市政局公共圖書館主辦!近年跑步的奬牌奬座,就只留下三個特別有意義的。今年還善用手上一票,可惜我選擇的未能走得更遠,但至少我為自己所選發聲了。
文娛
停了Netflix一年,滿以為會在iPad看Apple TV,詎料要在年底免費期完結前才趕死線般看了Ted Lasso、Schmigadoon!、Dickinson第一季、和Who are you, Charlie Brown?在寒冬中輕鬆一下,叫自己不要太沉重。去年以為沒了Arashi會若有所失,但同時開始找來Mirror和Error由出道至今的電視劇和節目來看,又能找到一伙人共同成長,仿如一種填補。連年捧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因為疫情而安排網上放映,其實我也買了兩齣日本片的票,一直未有時間記錄。今年還支持了獨立音樂人Serrini,四月任性地買了I’M FINE, THX演唱會網票、九月在最後一分鐘成功爭取看了何韻詩「你尚未成為的」演唱會;也分別在三月和十二月入場看林二汶演唱會、十二月看達明一派;劇場方面也在八月看了翻譯劇《攣攣成人禮》。細算一下,本來說退出Netflix要節流,怎麼好像倒水一樣的消費?
本來計劃今年自學Ukulele和用iPad畫畫,可惜連三分鐘的熱度都無,似乎這目標要定在2047之前達成。
康體
今年完美身體力行「睇咗當做咗」。八月的東京奧運看得最多的是混雙羽毛球,鄧謝配會令人越看越著迷。過去每年都會發作的支氣管敏感,已經兩年未有來訪!萬幸!但因為腳踭舊患,難以達到過去的跑量,結果任性地報名的十月倫敦線上馬拉松在未有充足練習的情況下頂硬上,結果更傷,八回針灸過後,至今仍未完全康復。
今年離奇地文化活動竟然多於一。先是三月參觀了世界新聞圖片展,年底M+開幕之初,我也去湊熱鬧,怕遲了就少了一、兩件展品。
外遊
自2020年開始,外遊於我而言是:踏出家門。今年先是一月的魔鬼山,二月初第一次登上獅子山,由獅尾行到獅頭,畏高又腳軟,但在這裡看兩個棒球場,又是另一番風景,感恩少年樂意同行。然後又是飛鵝山,再在七月斜風細雨中獨遊西貢,十二月受惠於免費交通赤柱半天遊。加上一次單車來回大圍至大尾篤,這樣,至少平均計兩個月一次了。
工作
本來雄心壯志的想要開通Patreon,但似乎大家慣於免費文章,又或者我的文字不值錢,我亦不夠努力開拓,所以就一直荒廢。但至少,今年初推出Podcast,不再是獨腳戲,而是有朋友對談,後來也知道因此而接觸到本來不認識「敘事山谷村」的朋友,也算是小成就。
今年以銀芽的名義開辦了一個網上基礎課程,和一個面授進階課程,本來計劃與Hina合作的工作坊就因各種因素而悄悄取消,實在可惜。決定終止銀芽業務,不是一時之氣,也沒有受到壓力,只是為著走得更遠,暫時要歇息。感恩導師們不離不棄,參加者們的包容,在銀芽這個平台相知相遇。我是個有始有終的人,開始的時候已設想好終結的畫面,準備文稿公佈決定時,記起Arashi宣佈休團,我與這個導師團隊,就如Arashi、Mirror一樣,成員各有所長,會有成員單飛,會有成員需要休息;但我們總有一天會相敘,組成團隊繼續與大家分享敘事實踐的經驗。
2020年不敢公開說,其實一直為老師們的書寫最後一章。九月出版以來,讀者的迴響不多,可能還未讀到最後一章。中學中文老師表示文章充滿我的個人風格,一切由自身出發。最高興的是可以與當事人一起分享成品,已遠遠超出「小確幸」的程度。
今年托貴人的鴻福,先是JOOX邀請Podcast上架,然後是Cityline邀請把六年前製成的《家長應援團》公映於網上影院,更在八月底安排了一場放映分享會。再一次與我的紀錄片導演好友洪麗晶一起出席分享,討論體育和紀錄片於我們的意義。記起拍攝已是十年前的事,真的十年人事幾番新,但大家的赤子心不變。
其實2021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真的清閒,但為了保持學習和工作的心態,五月參與了Narrative Conference,進行了一節小小的presentation,也參加了主辦單位同步辦的mentorship program,得到來自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English Department的Prof. Amy Shuman 指導,也在她的介紹下,七月參與了該大學以Narrative and Social Justice為主題的Project Narrative Summer Institute,從不同的切入點思考敘事與社會公義,拓闊了視野。
踏入下半年,得到老師轉介,亦因去年在老師提攜下有機會參與主持公開工作坊,其中的參加者今年邀請,分別為機構提供工作坊和小組服務。同時,不論是自己的平台,或是掛單的平台,全年都有機會與來訪者以網絡或是面談的方式同行,總算是可以持續累積輔導經驗。
今年更主動向同業查詢,探索出任督導的機會。得到一位同業的轉介,有機會為兩間大專的輔導碩士課程出任督導和講師一職。同時也踏入第三年的飄流講師生涯,繼續教同一科學士課程的科目三年,人數由第一年的50人一班,增加到80人。此外,也通過面試,成功得到教副學士一科必修科的教席。一年接觸的學生,由不過百到近二百,盡量記住各位,小班的固之然可以,但大班實在有難度。每一班由課程開始都保持互動,希望通過各種交流和觀察記得每一位,而不是評核表現。最令我念茲在茲的,是剛完成DSE的年輕人,每次聽到小肥和Serrini版本的《青春頌》都會想起大家。
今年五音不全,四肢不協調的我,都忽然變得會評審歌藝舞步,選擇自己最愛的廣東歌。但其實只想讓自己輕鬆愉快,就如近年大熱的刮畫,大家在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治癒過程,我們都值得更好。最後,送上朋友媽媽親手製作送我的畫作,和為我拍的「陳仔合照」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