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8
你有試過見輔導員(諮商師)嗎?幾個月前,與一位台灣的來訪者A隔岸對談,她經歷多次輔導(諮商)後,成為助人者的她,以「待宰的羔羊」比喻當事人走進輔導室(諮商室)「不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權力是什麼」的感覺。在對談過程中,我有幸成為A生命故事的觀眾,從經歷潛在的環境變遷開始,到重拾助人夢想,逐步看到她實踐夢想的方向和計劃:通過網絡平台,建構內容,幫助人學習自我照顧。
時勢可以做英雄,也可以是成為我們逐夢的挑戰,時勢到底是甚麼?時勢可以是日常生活、工作的圈子,也可以時身處的大環境、社會、文化,也可以是成長背景。當時不與我,難免迷失沮喪, 路縱艱難,如何在逆境中毋忘初衷?在內心糾纏角力的同時,如何捉緊對自身的察覺,不至於被捲進洪流中?在自我對談之間,如果要邀請一位局外人一起從困局中探索出路方向,你又會用甚麼方法去選這個人?
輔導(諮商)在華人社會不算普遍,個人感覺還是台灣比香港發展好一點,但原來還是鮮有提及「如何找到合適的輔導員(諮詢師)」。這次經由網絡文字輔導(諮商)遇上同是助人者的A,是一種緣份,在共鳴中互相學習。感謝A的無私,容讓我把部份的內容整理節錄。
在主流社會的工種分類中,我們都是助人者,而我比較認同我是同行者,沒有高低之分,能得到當事人的信任和邀請,是我的榮幸。雖然不是全部,但不少助人者在成為助人者之前,也有求助的經歷。當由曾經求助,轉換角色為助人者時,面對來訪者或當事人不太積極、很快就不再來、或者對我們的回應或是提問都沒多少反應,作為助人者,內心不是味兒之餘,又會如何應對?院校教我們,有一種來訪者抱持Shopping心態,曾經也有前輩跟我說:「看開點」;也有說:「當事人時候未到」。但有時還是想不通,當事人在生活中已經飽受困擾,六神無主,何苦還要花時間精力(也許還有金錢)來Shopping?誰不想一擊即中,找到一個能幫得上忙的呢?我們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經在對方的位置的心情。走上助人者的路,當然有很多原因,有人曾經遇上很好的助人者,受到啓發;亦有遇上反面教材,而觸發投身行業。都花了一段時間和心力學習,走到今天這個崗位,不求做一個能啓發別人的榜樣,也別要叫人太失望吧!
A回想最初見諮商師的心情,就以「待宰的羔羊」為比喻,全然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她也毫不吝嗇,與我分享經歷過遇上不搭配的諮商師的經驗,逐漸累積了一些物色合適諮商師的心得:「蒐集資料→探問→冒險與信任→回顧與整理」。因為A的信仰,她也會在每次找諮商師時,先跟神禱告,求神為她預備合適的人。無論前期準備功夫如何,A提出當事人的冒險與信任,才是啓動一趟心靈冒險的開端。
我看到A把自己生命中的經歷和智慧,轉化為助人的技巧和關懷的態度,也對她分享「待宰的羔羊」比喻很有共鳴。因為,我也希望能為當事人提供更好的資訊,無論最終選擇的是不是我,也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就算當下面對困難,可能充滿著無力感,仍然有能力和權力作出屬於你的選擇。因此,也分享了我從網絡看到及當事人物色輔導員(諮商師)的建議,回應A的心得,也在得到她的同意之下,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但願在有需要時,成為準備開展心靈冒險的錦囊,我也期待著A創建的網絡平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