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是操守,也是一種態度

2019.08.13

近兩個月在社交媒體看到大量職員證、會員證、註冊證等等,又見到不少關於職業與薪酬的討論調侃。也有治療師不時在網上以「保護行業」或「專業」為由,明列時薪,但說來說去都是以教育程度、接受培訓時間和持續接受督導等等為由。近日終於收到澳洲輔導協會越洋寄來的會員證,也認真思考了何謂專業和審視自己在社會中的身份。

一個人在社會上可以有多重身份,也可以在不同的領域關心和貢獻社會。在面對不同身份之間的考慮和矛盾,如何決定立場和態度,取決於個人價值觀的取向,這也建基於一個人的生活經驗。當社會走向兩極化,大家也聽不清對方的價值觀,一切只流於片面,極力去說服或是排斥對方,多元的聲音就容不下。要避免走向兩極化,不是各打五十大板或是「打和啦,Super」的一種態度,而是放下成見、尊重、不濫權。無論在社會屬於哪一文化、行業、群體、組織、立場等等,說到底,身份就是一個人,這是最基本的。

那麼作為一個輔導員(又稱:認證輔導師),到底應有甚麼專業操守?我始終認為,一切都源於尊重。坦白說,當世上有「文憑工廠」存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大學」,誰人有心思去Google Map一間大學是否存在?考究別人的博士和碩士學位如何得來?當一個人急於排除心中疑慮,生活所憂,信則有,不信則無。要求個安心,黃大仙也可保佑,誰管黃大仙曾否讀卜卜齋,中科舉。若能得大仙庇佑,也心甘情願奉上香油。未能在崗位上克盡己任,施其職份,甚或帶來傷害,任憑你抬出科科考A以至一個博士也只是虛銜。在尊重,放至宏觀的尊重生命前題下,我比較相信有哲學理據、科學實證、經驗累積和傳承的方法,所以花上至少兩年讀個碩士課程。也得再三強調說明,我的專業就是要Do no harm,不令他人受傷害。來訪者選擇相信黃大仙、關雲長、生命圖也好,我都會尊重,好奇他們所信的,為著他們帶來的意義,也不會有任何成見。

雖然輔導員無武器,不濫權是尊重的延伸。在任何的關係裡,都存在權力,輔導員要察覺到自己的位置和權力,以尊重來訪者的意願。舉例來說,輔導員要留意過程中是按自己還是來訪者的意願作主導,有沒有按自己的宗教、認知或意見強加於對方。至於要持續進修、接受督導、有自己的治療師,只要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就會終生學習,實踐照顧好自己才照顧別人的道理,也不用把個人的支出包括在服務的收費吧?

任何一個輔導專業協會,都強調保密,還有更多專業守則。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和澳洲輔導協會的分別,就是澳洲要每年接受一定時數的督導和進修。當然,有註冊,也有監察,有守則,也有規範,違反了守則,專業協會也會查證,也會有行動。作為一個會員,其實我更希望專業協會在查證會員有否違規時,不單是協會人員本身去查,也包括服務使用者和獨立於專業協會以外的人士。只要一個人是社會的一份子,不論年齡和付出,就是社會的持份者,何況作為社會有權勢的一份子,更應善用手上權力,更要保護弱小。

要保護行業,唯有由自身出發,持守以上價值觀,做好自己的本份。當不以專家自許,少一件羅衣,收費就可以少一點,謹此而已,也請勿介意本人衣著打扮樸素。反正號稱專業也可以有失身份,換了工作服也可以是另一個人。閱讀一個人也好,做一個人也是,看的不單是學歷,更聽其言,觀其行,察其心。

認同請分享,好人一生平安。

之前有寫過,關於專業與界線:淪落人 Still Human – 人與人之間的是界線還是關係?

img_8453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