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世界的100封情書

2019.06.06

我們對這城市,對這世界有多愛?

當我們的城市以至世界充滿失望、焦慮、不安、無力感、撕裂,我去年的敘事治療及社區工作碩士同學,身在加拿大的Tiffany Sostar邀請大家參與「100 Love Letter to This World」計劃,我斗膽翻譯為《致世界的100封情書》。

計劃目的是以行動來承認和回應不公義的核心。縱使世界充滿悲傷、痛苦和不公義,很多人也在用不同的行動抵制回應,計劃希望可以由個人出發,通過世界各地社群的關懷和連結,用接納和分享對世界的關愛,回應不公義。

不論甚麼原因,在智能手機上無止境地閱讀關於世界的資訊相對走出街,與朋友相約會面更容易; 在充滿無力感,或是避免意見分歧和更多撕裂時變得不再願與人連結也在所難免。但是以Tifanny和朋友來說,有一種方式讓生活不會變得過份沉重,Tifanny想作出改變。

Tifanny邀請大家由2019年6月3日至9月14日,紀錄100個愛上這個世界的時刻:無論是愛這世上100件事/人/地/物/其他、或是愛這世上的事/人/地/物/其他100次,歡迎以任何形式,無論是一張相,一個字,或是更多,附以Hashtag #100loveletters在社交平台紀錄分享,或是發電郵到:sostarselfcare@gmail.com。不一定要達到100次,內容不一定要 「正面」,因為愛可以與絕望共存,也可以助長憤怒,「愛」與「悲傷」互相連結。這不是一個追求「正向」、「正能量」的邀請,相反,是「連結(Connection)」。邀請分享的內容如同「愛」,可以是任何形式,也可以是英文、中文,或是其他語文。Tifanny會把在社交媒體收集到的情書,結集成Zine的文件。如果你想收到Tifanny每日發出給世界的情書,可以訂閱電郵

去年進修時,一直知道Tifanny活躍在社交媒體。在十月見面,方發現大家也正經歷著「無力感」,無論是在個人的敘事實踐機會、社會身份所屬的社群、還是社會政治層面,原來我在香港並不孤單。聽到Tifanny敘事實踐的分享 ,把社會上充滿無力感、不同的社群連結起來,更深感集體敘事實踐的量。我們臨別前的許諾,是連結跨地域的力量,分享應對生活中無力感、失望和不安的經驗和技巧。 誠意邀請你參與,無論你是在香港、澳門、中國、台灣,還是馬來西亞、日本。如果你希望發出的內容更保密,Tifanny建議用Signal Apps給她發信。

計劃才踏入第二天,已經有加拿大、澳洲的朋友加入。你願意讓世界聆聽你對世界的愛嗎?我也會參與這項計劃,悄悄地,在我的發文,加上 #100loveletters。

100loveletters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