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今天Facebook的記憶出了一條三年前的post:「山谷有因」。忘了當時為何而寫。但足見「山谷村」在我心中有一定地位。
回想十多年前,也曾經在Yahoo Blog發文,後來的Xanga就沒有繼續。2015年曾想過重新寫文,分享讀輔導,生活的事,但又提不起勁。2016年敘事同伴介紹黃錦敦、哈克和周志健的書,在網上搜到黃錦敦的敘事咖啡屋、哈克@後陽台、周志健的故事花園。一直未有積極起來,一方面是因為那時的我認為,也不能把自己和幾位台灣的老師比得上吧!自覺如修讀一年制敘事治療進深課程其中一位組員戲言:「說話的養份比較少!」我也怕廢文比較多。更重要的是,想不到一個對我有意義的網頁名稱,我的敘事空間,是大海、天堂還是星空?
又過了兩年,2018年的時候,澳洲同學介紹Podcast的the Radical Therapist,Dr. Chris Hoff通過訪問、介紹學術文章、書本,介紹世界各地(當然是英語世界為主)後現代世界合作取向治療、哲學、藝術和科學。啓發我建立這個平台,不單是自己囉囉囌囌的分享,也可以是一個華文世界類似的平台,甚至也可以把英語世界的經驗翻譯過來。再一次思索,到底我的敘事空間在哪裡?我希望是在香港的。那麼,香港哪兒對我生命故事有豐富意義啊?「山谷村」是也!
翻查網上資料,山谷村落成於1964年,由香港政府建成,於二千年初清拆,現址何文田地鐵站。小時候,每逢週末,家母帶著我和哥哥去探外婆。我記憶中的山谷村,中間有一條主要車路,兩邊是六層高,只有樓梯可達的廉租屋,地下是店鋪,還記得有一間士多燈光昏暗,也有一間舊式理髮廳。有如古惑仔電影, 大廈內每層都有一條又長又黑的走廊,兩邊是單位的門口。比古惑仔電影中的廉租屋更舊式,這裡的洗手間不在單位內,而是在每層的中間,兩戶共用一格。記得舅父他們要煲兩煲熱水,提著水盤去洗澡。單位內根本沒有間隔可言,露台就是廚房。
週末在這裡可以盡情看電視,但最印象深刻還是只可以由下午六時開始看財經新聞,然後是新聞,和後續的新聞專題節目。還記得當年有一個節目,報導沙田新翠邨居民反對區內開辦精神病患者過渡宿舍,也在這裡見識到韓國的催淚彈。外婆反應不大,通常都寄予同情,或是表達出理解。唯獨一句深印我的腦海:「大學生讀得書多,做這些也沒有利益,他們要的,應該是對的。」外婆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在尖東的酒店當洗碗工。每次見到我,都說「讀書很重要」,「要俾心機讀書」。
除此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年最期待的農曆新年。外婆會搓麵粉,我就負責用1公升汽水玻璃樽壓麵粉,然後用圓型的玻璃杯壓出角仔皮,學著包賀年角仔,然後靜靜地等外婆炸起新鮮的花生芝麻角仔。再過幾星期來拜年,年初二的晚上,我們就走到樓下的馬路,抬頭看煙花。 到了農曆七月前後,這條黑壓壓的街道,換來是兩旁的燒衣火舌。
對外婆的印象就只有這些,幾年前在健室房,聽到收音機播徐小鳳的《順流逆流》。讀小學時外婆去世,只記得她去世前有去看徐小鳳演唱會。記起這幾年網民都在談論徐小鳳的金句,有多好玩,聽她唱到:
「幾多艱苦當天我默默接受
幾多辛酸也未放手
故意挑剔今天我不在乎
只跟心中意願去走」
眼淚奪眶而出,拿起手機發一條短訊給舅父:「外婆鐘意聽徐小鳳,好型!」
那些年死亡是忌諱,作為當時家族中算是小的一員,我沒有被通知外婆已經離世,一直耿耿於懷。終於,聽著徐小鳳的歌,為她在我生命中的意義定下注腳。雖然,我沒有學會炸油角,但她早已把她最好的留給我。屬於我的堅持、關懷體諒對人和事的理解,也是屬於她的。為了延續她的精神,讀完敘事治療與社區工作碩士又不想就此停下,就用敘事山谷村承傳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