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5
上一篇提到堅趣,妨如「從追看日劇美劇看一個人的VASK」的命題。
記得當年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科要考口試,分個人演說和小組討論兩部份。個人演說是給考生一個題目,然後該考生準備幾分鐘,隨後考生要就題目發表個人演說幾分鐘。「從豆腐看中國人性格」是當年模擬試題之一,格式都是「從XX看XX」。
當日收到題目,腦袋萬千個問題:我不喜歡香港人愛吃的臭豆腐呀、潮州豆腐和客家豆腐又有分別,怎能一概而論中國人呢?然後又會記起小時候從讀者文摘出版的《中國神話與民間傳說》有一個關於中國人發明豆腐的故事,想要在記憶深層挖出來吹噓一番,卻又忘了細節。不停的腦交戰,時間就過去,眼前同學竊笑發呆的我,一場模擬試又混過去。望著別人總能接到題目就侃侃而談,也沒有羨慕,只是知道這種口試的評核,真的容不下我這種腦部思維比嘴裡演說快得多的人。經過幾年時間,也漸漸發現,連要說的題目自己都不太認同的話,實在沒有辦法神態自若的演說。就好像天生吃了誠實豆沙包,只能我口講我心。到底是不是一種讀寫障礙,我也不太在意,反正我看到自己的表裡如一和誠實。
其實當日已經沒有空間再思考: 只有中國人才吃豆腐嗎?這次到京都跑馬拉松,朋友介紹去南禪寺的Blue Bottle Cafe,早餐在裡邊慢享。逛了南禪寺一圈,最大的驚喜是在南禪寺門口不遠處,日本國家有形文化財產順正書院內的湯豆腐。順正書院在1839年是私塾,裡面都是傳統日式的花園亭台魚池。一團又一團的旅客預早訂了午膳時間,在庭園深處的房屋用餐。未有預約,三三兩兩的客人就在外面的小室用膳。相片不是當日湯豆腐的全部。我不是旅遊博客,很不專業的拍下這張照片。
服務員阿姨穿著傳統服飾,服務好專業,動作利落,端上熱窩,行經枱邊不時查看火勢,湯內的豆腐是否煮到可以吃。先來一杯豆味香濃的豆漿,左邊未有入鏡的是田樂豆腐,加上味噌火烤而成的;後來還有天婦羅和混了粟米的白飯。清淡的一餐又吃飽滿,是跑馬拉松之前最佳的補碳餐。邊吃這豐盛的午餐,看著窗外的風景,邊想起當日那道題目。眼前單憑豆腐就能變出多樣的菜式美食,造工精緻,實在不能不佩服日本人的細心,和保存歷史文化的態度。就怪我當日人生經歷不豐富,目光短淺,終於,我從豆腐看到一個民族的性格。
南禪寺 順正 – 湯豆腐: http://www.to-fu.co.jp/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