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上週初,紫背葉開花。聞說又叫革命草,本是野草,生命週期也相對短。只是最近天氣凍,這一小花,由含苞待放到盛放,持續了兩星期。小花脆弱無比,風吹即散。
其實盤裡還有一棵由澳洲拾回的瑜樹種子,奈何從未發芽,無心插柳盛放的倒是這一株紫背葉。由埋下種子那天開始,就要有莫大的耐性。花開花落雖有期,還得看泥土和天氣。植物種多了就慢慢明白:「急不來!」往往知易行難。
滿以為初出茅蘆才會急於求成,現實是揠苗助長者,不分年齡資歷經驗。日三省吾身,不論人生還是工作,經驗還得要累積,真的:急不來。可惜我們的社會就是事事求快,要效率。結果壞了的不單是過程,還有道義和責任。傷害的除了自己,還可能包括別人,特別是與人有關的行業。過去一年進修敘事實踐,就一直在討論道德、責任、透明度等等。用哪一個視角去看待道德,和對談者的關係,當中影響著的不單是一個已註冊從業員的專業資格,更影響著整個操作過程和日後的信訊發放,這些都值得思考關注。試想像,當一個專業註冊團體審批註冊申請的,不單是該團體的經驗從業者或學院中的教授,還包括其他持份者,如「受眾」、「服務使用者」,專業的定義會有不同嗎?特別是在資訊發達的今天,不少前輩同行,或是其他行業的從業員,熱心演說、分享經驗,為著推廣給大眾,分享予後輩;但在經驗分享的同時,又有沒有得到當事人的許可?在當事人的許可以外,還有徵詢當事人的意願,讓當事人了解到分享的目的和其他考慮嗎?何不添一抹耐性去了解?靜候示覆?畢竟,成就我們經驗的,是一個又一個對我們信任的當事人呀!
輔導這條路,實在急不來。最近有認識多年的社福界中人,借用其朋友經驗,主動提醒:社福界行業就是註冊社工為主,當中也不乏有輔導經驗資歷者,怕我太擔心焦慮失望云云。實在早已明白,知我者也明暸我何不早就考慮註冊社工這一步。一直深信有能者居之,且社會需要不同視角、經驗和專長的人。能在崗位更好地發揮就是小確幸。也知道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反正埋下的種子不一定發芽。要追夢,唯有留著一口氣,打份毫不相干的工作,下班後才延續夢想。經驗有了,才好與同業同行分享,互相學習。何況急不來的,還有沉澱。這個思考過程,是必需的。
專業,不是一個學歷、一紙證書、一項註冊、一條法例、一個薪酬制度、一項收費;是道德、是道義、是責任、是透明度、是承擔、是胸襟、是學習、是修為。
要成為專業,急不來。自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