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3
連續兩天看有二十隊日本大學生、每隊十人接力跑共二百公里比賽的「第95屆箱根驛傳」,是為繼日本高中棒球甲子園春夏大戰,再次接受日本熱血運動文化洗禮。
賽事由日本電視台直播,比賽在每年1月2日和3日上午進行,第一天由東京分五區接力跑往箱根,按原來五區由箱根跑回東京,各區大概二十公里。早年看過日本電影《強風吹拂》,劇情忘得一乾二淨;後來朋友硬塞小說到我手,又厚如磚頭;最近在ViuTV追看日本動畫,加上去年日劇《陸王》有關於箱根驛傳的劇情,讀了英國跑手Adharanand Finn紀錄了在日本跑步的經歷和觀察的《跑者之道》,多得網絡資訊發達,今年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看到直播。
以上文學影畫中,印象最深刻的是Adharanand Finn認為,日本這種熱血文化,有時是要裝出來的,大意是鑑於跑者過終點時,未有筋疲力竭的表現,就會被認定是未盡全力,所以跑者還得配合一下。回想起上兩星期前在自責跑12月26日的十公里賽未盡全力,朋友秒覆「何謂盡全力?」其實那天最後兩公里也想發力,但經歷了第七至八公里的山路已經力有不逮。記起這幾年練跑最常聽的一句「休息也是訓練」,盡力是比賽前可以做的事吧?「多伸展?練肌力?注意飲食?多休息?」所謂盡力,不只是著眼於最臨場發揚或最後兩公里,今天看到衝線時的照片,就知道當時是力已盡。
有一種狀態叫「心知肚明」,就算得到別人一句:「叻!」「已經好好啦!」知道早已錯過準備自己做得更好的機遇時間。有一種態度叫「完美主義」,完成後方知還有餘力、還有做得更好的空間,耿耿於懷。今天看到冠軍東海大笑著跑到最後,贏得輕鬆。還是要收起笑容用盡每分力氣刷出更快的紀錄?挑戰五連霸的青學大昨天往程與首名東海大差距5分30秒排第六名,今日終以落後3分41秒屈居第二。衝線時沒有面容扭曲、累癱當場,還是要拼到最後把距離縮到最短?外人評價,總比不上對自己的認知。賽道上要追趕的到底是最佳時間還是其他,自己目標清晰就好。如果Adharanand Finn以歐洲的認知去觀察日本的熱血準確,似乎今天日本的新世代漸漸轉型。
其實熱血早已在青學大由第六追趕到第二的瞬間沸騰。既然盡力早在準備階段已需要注入,盡力又能否放眼在爭取未來的機會?二零一九年的目標,畢生中三百六十五日的路程,是為二零二零準備還是更遠的未來而定?
